2016-09-21
与“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同期举办的ICT中国·2016高层论坛21日召开“数字医疗高峰论坛暨首届健康城市生态系统大会”。中外数字医疗及健康城市相关专家、企业及政府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信息通信技术与健康医疗的结合、未来数字医疗的发展趋势及欧洲健康城市的发展经验。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司调研员傅永宝表示,数字医疗现阶段需要的,是信息技术企业与医疗卫生部门的对接。他同时透露,信息化和软件服务司面向全国征集了一大批大数据的优秀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一些医疗和健康领域的优秀成果。比如中医临床诊疗大数据平台、心血管疾病防控数据平台、智慧医疗大数据应用服务等,今年将汇编成册,向全社会推广介绍。”
那么,未来数字医疗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认为,互联网去颠覆的,是不应该花费的中间成本,以回归医疗的本质。今天要想让患者有更好的服务效果,就需要医生离开他的诊桌和医院,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围绕患者服务,实现数据的共享。他举例说:“老先生看完病回家了,得有人提醒你,该吃药了,该复诊了,您今天吃这个药有没有不良反应,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需要患者离开医院以后医生仍然对患者有关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所主任工程师闵栋从产业角度解读这一问题,他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健康不应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联网企业,如互联网健康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和医药电商等,和现有的医药卫生体系相衔接;现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还有食品药品的监管体系相对接,最后通过医保来完成一个业务模式的闭环。
《健康报》移动健康研究院副秘书长张昊在演讲中则提出医患友好度的医院评价体系。具体来说,三甲医院的评价体系只能代表医院水平的一个方面,并不是三甲医院就一定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比如,如果去协和医院看小病,不仅要起一大早排队、挂号、拥挤,还很可能遭到医生的责怪:你这么轻的病怎么跑到协和来看?所以《健康报》提出医患友好度评价体系,希望通过互联网工具,用不止一种标准评价医院,这也是数字医疗未来的应用场景。据他透露,这一想法得到了国家卫计委的支持。
由Medipromos的吕浩然先生代为分享的周蔚博士讲稿谈到数字医疗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使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不仅在不同等级的医院间互联互通、更应在不用国家互联互通、在个人与医院之间互联互通,节省医疗预算。
可以看出,数字医疗的发展前景十分亮眼,对于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很可能具有实质性的帮助。当前,我们又有哪些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结合的实际应用?中卫市政府商务和经济技术合作局局长张振红就分享了中卫如何打造健康云城市。格睿通总经理王桂光、PPTG负责人PicrrcScaglia、PPG中国区业务经理赵友志、ITW公司Jaysee Chen、IMS管理咨询公司张新燕等企业代表也针对自身在数字医疗和健康城市中的作用及技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吕浩然介绍了Medipromos在医疗与通信行业内资源整合的概况,并代表Dr. Liz Mear介绍了英国如何通过NHS系统发展智慧城市的相关经验。
本届高峰论坛还将在22日举办闭门圆桌会谈,由与英国医疗系统对接的嘉兴市政府做智慧城市的案例分享。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看病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我们期待信息通信技术与医疗健康的结合,能向刘帆主任所说,让每个人更健康、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并降低医院的成本,实现多方共赢。